《财政研究》高春亮等:财政分权、人力资本与高质量增长
财政分权、人力资本与高质量增长
高春亮 李善同
内容简介
高质量增长可视为人力资本增长贡献逐步提升的动态演进过程。既有研究大多强调财政分权中的竞争机制可能导致增长导向的财政资金配置模式,造成公共服务供需缺口,隐含了财政分权-竞争行为-挤出公共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和外延式增长的低质量增长逻辑。但是这一逻辑忽视配置机制的作用:首先,虽存在竞争机制,但地方配置机制始终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不应忽视地方公共服务支出的积极作用;其次,微观主体“用脚投票”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不一致将改变资本劳动比并削弱增长成效,倒逼地方政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第三,当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时,竞争机制也将激励地方扩大公共服务支出,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内生增长,继而提高增长质量。
因此本文着重探讨财政分权所包含的竞争机制与配置机制如何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增长质量。为此,本文将增长质量提升过程视为人力资本主导的内生增长模式建立过程,尝试性将人力资本区分为通用性和专用性纳入拉姆齐效用函数,建立人力资本积累方程,得出城市便利性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转换效应、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促使其分布调整的区位效应、财政分权加速人力资本存量增减变化的叠加效应以及财政分权的配置机制和竞争机制影响人力资本产出的质量效应。
使用2003-2016年272个样本城市实证研究表明:固定效应模型表明竞争机制与配置机制作用相反,但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进一步,财政分权的配置机制经由人力资本提高了增长质量,而竞争机制作用则相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配置机制对人力资本的正向影响超过了竞争机制的负面影响,总体上财政分权促进人力资积累;分组回归表明财政分权程度越高,配置机制更有利于消除竞争机制的影响,促进人力资本存量增长和增长质量提升。
本文认为存在财政分权、人力资本增长和增长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增长逻辑。财政分权的配置机制可促进高质量增长,消除或扭转竞争机制的负面影响。因此财政分权并不完全是外延式低质量增长的同义语,反而有可能成为高质量增长的助力。研究还发现,可能存在所谓“为人嫁衣”现象,即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迁移可能逆向补贴东部,造成区域人力资本差距扩大,这将深刻影响高质量增长格局:东部更容易形成人力资本导向的内生增长模式,而其他区域则因人力资本流失仍可能延续外延式增长模式。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一是地方政府继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将人力资本视为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提高城市便利性,营造人力资本积累的良好环境;二是“为人嫁衣”现象增加了不发达地区的高质量增长的难度,需要探索与转移支付联动的区域补偿新机制;三是应探索差异化地方分权制度设计,发展较好的城市可适度提高财政分权水平。
论文框架概览
作者简介:
高春亮,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城市增长与创新集中研究:微观机制和宏观政策”(71774076)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国内区域分工与市场一体化研究”(71733003)资助。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刊发《财政研究》2019年第9期
策划:邢 丽 何利辉
采编:于婧华 刘柯彤(实习)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